育儿之我见>首页
上半年,婆家的奶奶过生日,九十大寿,我们回了一趟家。酒席摆了八张桌子,名副其实的四世同堂,儿子们在张罗跑堂,孙子们在聊天叙旧,曾孙们围着饭店的空坪,一圈一圈地追逐嬉戏。那场景很温馨,奶奶开心得很。她穿着深红色的新衣服,坐在饭店门口的长凳上,笑眯眯地看着后辈们热闹。老人们都喜欢热闹。《红楼梦》里贾母听戏,都只听欢快热闹的曲子。因为晚年的生活,多半,是独孤的……
2018-11-162778
「去厨房把碗拿过来,盛上饭!」「吃完饭把碗洗好,把地拖一下!」「儿子辅导班的资料你去给他领一下!」「过两天周末,要把车送去保养了!」……邻居大嫂的「大嗓门」,就如定好的闹钟,在每天的晚饭时间准时传出,一直到她带着儿子去上辅导班才结束。隔着一堵墙,就能听到她每天的嘱咐。很多人都羡慕她有一个「听话的老公」,可她却不觉得幸福。在一次闲聊中,她跟我抱怨:表面上看,我老公每天下班准时回家,帮着我干这干那,对我说的话也是言听计从,但只有自己清楚——跟一个「眼里没活」的男人生活在一起,心有多累,所有事情都要自己去考虑,让他干点什么事,也是拨一拨转一转,指到哪儿干哪儿。
2018-11-162696
中午去肯德基买热饮,排队的过程中,发现餐厅里出现这样一幕:两个小学生模样的男孩由一个家长带着吃午饭,两个人一边吃一边聊武器,相谈甚欢。中途家长去卫生间洗手,其中一个小家伙(我们叫他A)的表演就升级了,他先是拿起一根长长的薯条直逼对面B的眼睛,接着又把汉堡上的面渣洒进B的饮料里,B用手挡了几下,可能出手比较重,一下子就把A推急了,A下座指着B的鼻尖威胁B,B也不还嘴,站起来,猛地把A推了一个趔趄。好巧不巧,家长这时候回来了,看了个满眼,立刻指责B,A顺势扑上来恶人先告状,B气得满脸通红,却百口莫辩……
2018-11-162611
有一次,我和表妹各自带着自己的孩子逛超市。表妹拒绝了她女儿冬冬买糖的要求,于是冬冬立刻倒地大哭,开始了「熊孩子」的经典表演。我正打算去安慰,表妹却轻轻拦了一下我,说了声「随她」,然后推着购物车径直走了。冬冬一看妈妈走远了,赶紧爬起来小跑几步,抱住妈妈的大腿继续大哭不止。表妹却连看也不看一眼,继续往前走。于是超市里就出现了如下魔幻的一幕:一个女人推着购物车,右脚上拖着一个大哭特哭的小孩,一瘸一瘸地往前走。围观的人很多,表妹只得抱起女儿匆匆离开。从离开超市到回家,冬冬一直在哭,回家之后情绪也一直很低落……
2018-11-162920
一个人如果童年时期没有得到足够的心理营养,那么他终其一生,都会无意识地寻寻觅觅,焦虑、不自信、没有安全感,最糟糕的是把这种缺失传给自己的孩子。为什么我时常感到孤独,觉得全世界都不懂我?为什么总觉得世界冷漠,没有人爱我,也不懂得爱别人?为什么对什么都提不起劲,再也无法像以前一样充满激情?为什么我那么容易向现实和他人妥协,不敢选择自己的人生?为什么我总羡慕欣赏别人,却没法接纳自己,相信自己?每当问自己类似的问题,我们总会找来各种理由、鸡汤,试图去改变或者麻醉自己,结果是问题依旧,不快乐常有。归根结底,是没找到问题的根本所在。其实,这些都是心理缺乏营养的表现。
2018-11-162956
“严父出孝子,慈母多败儿”,这句育儿金句似乎影响了很多人,导致很多父母都克制自己爱孩子的本能,在孩子遇到问题的时候依然严格要求他,美其名曰怕把孩子惯坏。但显然,越来越多的经历告诉我们,这种理念是缺乏温暖和弹性的。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孩子,人生的底色是悲伤的。我们需要的,是温暖而坚定的妈妈:当孩子在经历变化和挫折,妈妈表现出的慈祥是包容和甘露;当孩子越界过分的时候,妈妈的坚定又能让孩子找到自己的方向。所以……
2018-11-152684
我觉得自己可能是一个电话恐惧症患者,因为每次听到电话的铃声,心里都会有些惊慌。但我的手机却从来也不敢关,这么多年,一直都是每天保持24小时开机。我是怕接到老家的电话,独居在农村老家的母亲,身体并不好,老年人的那些常见病几乎全有,差不多每年都要住院治疗。而住院的时候,我这个在县城工作的儿子,当然是她最重要的依靠,总是会第一时间给我打来电话,让我提前做好准备。尤其是晚上,只要是老家的电话打过来,十有八九是老人身体不适。虽然哥嫂就在同村,住得并不远,对母亲照顾得无微不至,但我的心仍然会每时每刻都悬着。正因如此,我晚上睡觉从来不敢关掉手机。我知道,我恐惧的其实不是电话,而是另一种东西……
2018-11-152989
美国心理治疗师奥古斯都和卡尔的畅销书《热锅上的家庭》中讲过这样一个让人震撼的故事:16岁的女孩克劳迪娅最近变得十分叛逆。经常跟妈妈吵架不说,还时不时离家出走、夜不归宿。有一次,她甚至闹着要自杀。克劳迪娅的爸爸妈妈非常头疼,各种好话说尽了,办法试遍了,仍无济于事,最后不得不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。在听完一家人的讲述,心理医生说:表面上看是女儿叛逆的问题。深层次的问题却是,在这个家里,女儿充当了夫妻关系不和的替罪羊。明明是孩子的行为问题,为什么说是父母的问题?
2018-11-152846
我身边的朋友和个案,他们的童年极度凄惨,差点自杀死掉。无一例外的是,他们从小到听到大父母最常说的的话是:我们最大的错,就是太溺爱孩子了!而那些给了孩子很多爱和满足,把孩子养得很好的父母,最常说的是:养育孩子,我觉得自己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,继续觉察成长。动不动害怕“溺爱”孩子的父母,就好比一口枯井整天担心自己把村子淹了。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很多时候闹断奶闹得最凶的是婆婆。同样的,把自己孩子养得越糟糕、越不快乐的父母,越热衷于批评别人父母“溺爱”孩子,并且警告对方“你这样下去一定会把孩子教育坏”……
2018-11-153143
前几天,我带橙子上课外班。课前老师点名,点到橙子时,老师的发音有点不太准,橙子没反应过来是在叫自己。老师又叫了一遍,橙子犹犹豫豫的,答应的声音很小。老师没听见,以为这个学生没来。我正好做在橙子后面,拍拍他,让他赶紧举手告诉老师他来了。直到老师点完名开始上课,橙子的手都没举起来。我心里有些急,有些气,想:“这孩子怎么这么怂?连举个手大声说句话都不敢!”
2018-11-152804
这两天,朋友圈流传了一段小熊爬山的视频。视频里,一只可爱的小熊跟着妈妈爬雪山,雪山陡峭,又很滑,小熊一次次地滑了下去,不得不重新开始爬,看得人心惊胆战。早早爬上山顶的妈妈焦急地走来走去,却没有伸手帮忙,只是看着自己的孩子一点点爬到终点。看过视频的人,无不替小熊捏一把冷汗。甚至会去指责熊妈妈:“她也太冷漠了吧!如此陡峭的雪峰,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是很危险的,稍有不慎就可能出现意外。”不少人看得热泪盈眶,所谓母子连心,熊孩子的每一次摔倒,何尝不牵扯着熊妈妈的心?可她也一定知道,人生何止这一座雪山,孩子的路,必须自己走。有见识的父母,多少有点心狠。小时候你不对孩子“残忍”,长大后,社会就对孩子狠……
2018-11-153680
前不久,发生在江苏泰州高铁站的一幕:一个妈妈带着女儿乘坐高铁,出站的时候,被工作人员拦住,理由是孩子可能需要买儿童票,想给小女孩测一下身高。可没想到,妈妈一下子急了,因为不想补票,竟然把女儿丢在车站,转身走了。小女孩害怕得大哭不止,乘警费了好大劲,才联系上妈妈,得到的回答令人瞠目结舌:你们不是会扣人吗?女儿给你们,我不要了。
2018-11-143006
知乎上有个热门话题:见过世面的孩子,有什么不一样?最感动网友的回答,是一位父亲,写给儿子乔巴的信:“孩子,你只有见过世面,才能适应各种生存环境,有能力在未来的生活里遇事不惊,泰然自若;孩子,你只有见过世面,你的眼里才会拥有更广淼的世界,带着包容与好奇之心走得更远;孩子,你只有见过世面,才会领略更多的人生百态,才懂得人生的意义对每个人来说本就不同;终有一天,你将背起行囊渐行渐远,只愿远去那背影,宽容、自信、坚强而独立!”
2018-11-142689
经常有读者在后台留言,或者专门加好友,问我一些在教育孩子过程中遇到的问题。比如一些科目的学习技巧,比如如何和老师处理关系,比如孩子早恋了怎么办,等等。每次,我都会根据自己的经验和经历,耐心地和家长一起探讨。我最怕的,是有家长问到下面这个问题:“老师,孩子不爱学习怎么办?”这时候,我往往无言以对,只是无奈地说:“这个问题太宏大了。别说我不是专家,就算是教育专家,恐怕也没有本事三言两语让你的孩子爱学习啊!”
2018-11-142824
这几年,我们开始更多地谈论教养。因为我们发现经济上去了,腰包鼓了,但是教养没上去,所以才有中国游客在国外的各种丑闻。而国内的话,我不说大家也明白是什么样的情况。俞敏洪说:“教养是什么?教养就是当你走到一群人中间,你的行为恰当得体,让人感到礼貌和愉悦。”我自己之前对教养也没有很大的在意,我自己的原则是尽量不打扰他人,不给他人造成麻烦。而有了孩子之后,我开始更加注意这个问题,特别是孩子们的教养问题。因为我不想让孩子成为一个让人讨厌的人,希望他成为一个有教养的人。
2018-11-142796
你看过另一半的手机吗?最近看的一期综艺《妻子的浪漫旅行》里,应采儿就聊到了这个亲密关系里的敏感话题。她轻描淡写地说:“看过啊。”理由是“当想要证明一些事情的时候……”多年前她和陈小春刚刚在一起的时候,有一次偷看陈小春的手机,发现有个女生给她发信息问:“你怎么不见了?”很多人以为,以应采儿的直性子和暴脾气,如果偷查伴侣手机感觉到对方和异性有“猫腻”,肯定会摊开来讲。但令人惊讶的是,应采儿并没有这样做。她在陈小春面前没提过这件事,就像“演戏”一样,装作没事发生。而是独自消化处理,“让其他女的觉得这个男人的老婆不好搞”。
2018-11-142889
“呸!你个臭粑粑,还我。”和闺蜜芳休息聊天时,突然听到芳的儿子大喊。原来他玩的机器人被另一个孩子抢走了。闺蜜赶紧拉住儿子:“好好说话,不许说脏话。”儿子却使劲拍掉芳的手:“臭妈妈,我不要你,你去死。”芳气坏了,却也一脸无奈。她说孩子最近特别喜欢说脏话、狠话,动不动就对人“呸”个不停,“打你”“去死”时不时挂在嘴边,越制止越来劲儿。为什么孩子会突然从人见人爱的“小天使”,变成了一个人见人厌的“大魔王”呢?因为,鼎鼎大名的“Horrible3”来了!
2018-11-133029
会员请微信扫码登陆,即可浏览所有VIP文章!
请 使 用 手 机 微信
扫一扫 二维码 支付